【#人物專訪 11】顏崇益|臺灣 Google 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夥伴經理

影視業

前言

現任臺灣 Google YouTube 大中華區策略夥伴經理,過去曾任 Netflix Taiwan, Marketing Coordinator 的顏崇益學長為工管系B00級畢業生,學生時期便開始經營「黑咖啡聊美劇」部落格的他,在串流平台、網紅經濟尚未崛起之時即洞燭先機,並透過自己的努力鑽研,找到其在影視娛樂產業的一席之地。海外的五年工作生涯中,學長先是待在服務 Netflix 社群行銷相關部門的創意代理商,在新加坡見識到市場上較具影響力的產業重心,而後又回到臺灣繼續深耕影視串流平台的行銷領域。

求學歷程中的能力培養

過去學長加入了台大學生會,透過參與牽涉較多活動預算的大型社團活動,訓練了企劃能力,且由於組織組成的多元性,使學長多了和各科系的同學合作的經驗,其有助於未來在職場中了解不同領域背景的視角。針對數據分析相關的技能培養,學長表示在影視串流平台的行銷層面並不會直接接觸到數據處理,因此只要建立起對數字的敏感度即可,學長亦建議可以透過學習 Excel 模型、 R 語言及修習系上余峻瑜教授開設的「商業數據分析」等方式,藉由學習架構和方法論、培養數據素養、訓練「如何看待一個問題」,增進個人的洞察能力,從一份數據報告中察覺核心要點。

由興趣發展的職涯方向

從小學就喜歡看美劇的顏崇益學長,將喜歡與熱情化為實踐的動力,在大三時得到FOX電視台的實習職缺後,在陰屍路團隊中的收視率部門實際看到電視台遇到的問題⸺由於當時盜版風氣盛行,電視台的收視率數據較少,憑藉著對商業數據分析的興趣,以及對於影視劇集的喜愛,學長開始投身部落格的撰寫。

經營初期,為了克服「一開始如何創造第一波流量」的阻礙,學長藉由 Google 分析了解劇集的流量來源及客群興趣,如:論壇臉書、評論翻譯新聞等。由於他的理想是部落格的流量能夠大到可以做數據分析,在累積流量的漫長過程中,支持學長持續堅持的動力便是「相信這件事有市場、有回報」的信念,學長表示雖然成長時間慢但穩定,他亦從 Netflix 、中國串流都在擴張市場的趨勢中看見潛在商機。

和他人不一樣沒關係,專注自己就好

提到影視產業,和多數管院學生所嚮往的 FMCG 、金融等產業背道而馳,學長認為「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才是最重要的,過去的探索也讓學長了解那些熱門產業並不適合他,因此他將主要心力都放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對於現有資源較少的產業背景便透過網路獲取許多相關資訊。然而學長也建議即使選擇興趣的同時也要有備案,稍微了解同儕之間的流行內容也不是壞事。

進入職場才知道的那些事

學長認為在學期間接觸到的個案都相對單純、簡化,然而在進入職場後,實際決策背後的牽涉因素很多、要考慮到很多部門和相關人士,此外執行過後不會有立即的結果,通常都會經歷長期迭代的過程,更沒有所謂絕對的對錯與最好的解法,各階段影響的變數也更多。因此,相較職場上需要不停迭代的策略,學校訓練我們的只是邏輯推算,現實中決策的客觀數據蒐集都有一定的限制,要學習接受模糊的答案。

影視產業的挑戰和必備能力

在影視產業中,最大的挑戰便是「觀眾口味一直變」,由於觀眾普遍的速食心態主觀、不好預測,因此在這樣的趨勢下,要很快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和行銷對象。且對於每年不一樣的流行,該如何面對和適應這樣的不確定性就是關鍵,因此學長認為具備「適應變動」的人格特質在這一產業尤為重要。

此外, Netflix 的企業文化相當重視成果,結果好壞比中間如何做到的過程還重要;而相較於「認真做好」的態度,他們更看重結果如何,因此學長認為「有認真就好」的習慣是無法適用於職場當中。同時,因為工作上常需要與同事、合作夥伴開會互動協調事務,也需要參加大型活動培養跟不同人溝通的方式,且國際公司會需要跟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人溝通,因此「團隊合作」也至關重要。

而影視產業的社群行銷方面,學長提及好的行銷需要先熟悉、觀察目標族群,透過換位思考同理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再以精準的策略針對當下有熱度的事物去做宣傳推廣,建立一個好的社群和品牌形象。

結語⸺給學弟妹的鼓勵

針對對於影視產業有興趣的學弟妹們,學長建議可以先從了解影視產業上中下游以及產業競爭分析課程的個案著手,了解產業實際的內部運作,以及公司崛起的原因和獲利來源、行銷代理商….等,看清全貌才能確定對產業的哪個部分有興趣。在工管系的求學階段裡,雖然甚麼都學,但就因此而有較佳的適應力,未來在跨產業時具備較彈性的技能及快速的學習能力。彈性,就是我們的優勢。

因此,學弟妹們可以先透過實習熟悉不同的產業目標,從看起來較有趣的缺額找起,並在過程中培養策略(從點子發想、溝通對象、品牌目的邏輯推演),和創意(每個點子發想背後的原因和過程,以及為何會對此有共鳴),為往後的挑戰做足準備。

筆者:陳星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