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16】李美燕| 新北地方法院家事庭法官

法律

「其實……我覺得我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但是因為想看看現在工管系的學弟妹,所以就大膽的答應(訪談)了。」李美燕學姊露出不好意思的微笑。那樣內斂的微笑和閃閃發光的眼睛輝映著學姊謙遜溫和的氣質。

B88級的李美燕學姊因為在大二的時候上了民法概論而對法律產生興趣,於是也選修了其他法律系的課程,並順利的雙主修臺大法律系。畢業後經過短暫的在兆豐銀行(當時為中國國際商業銀行)服務,決定嘗試司法考試,同時回到臺大法律研究所進修。李美燕學姊曾服務於法院民事簡易庭和刑事庭,現職為新北地方法院家事庭法官。

「在期限內做決定」

在人生這條漫漫長路上,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做決定。但因為身為法官所做的決定,要綜合考慮到更多的面向,所以只能慎重、慎重、再慎重。家事庭的性質又和民事庭和刑事庭的性質不同,還會牽涉到未成年子女的權益。尤其未成年子女容易被重要他人 — 照顧者影響,可能會被當事人其中一方或雙方灌輸另一方的壞話,而造成法官詢問子女意願時的偏差。進行裁判離婚的夫妻時常會因為太過聚焦於兩方的衝突,而犧牲子女的利益。當事人互揭瘡疤、爭奪子女撫養權,法院與服務業不同,不像去餐廳是抱持著愉悅的心情去用餐,通常訴訟的當事人是因為無法解決紛爭而到來,所以來法院當事人們也都是抱持著不愉快的心情。而法官需要整理各種人們縱橫交錯的關係和糾結情緒,從複雜中尋找規律,最後在期限內做出最後判決的決定。

「沒有誒,其實我沒有什麼規劃……」

當被問到從商業轉戰法律的契機和規劃,李美燕學姊再次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這麼說道。過去、現在、未來,總有人迷惘,有人堅定追尋,有人且戰且走,有人雖千萬人吾往矣,自己印下的腳印就是自己的道路。李美燕學姊在民法課發現讀法律的興趣,沒有直接踏入法律的世界,當時只是想把法律像是會計、金融當做增加專長。直到進入銀行工作,因為同事會來詢問學姊一些法律相關的問題,發覺雙法律的學位與具備法律專業仍有相當落差,於是才決定考司法證照,並再進入法研所進修。經過努力嘗試後,第一次就順利通過司法考試和研究所考試,開啟通往成為司法官的大門。

「商轉法會遇到什麼轉換跑道的困難嗎?」

學姊分享到,因為在大學時期就雙主修法律系,所以轉換跑道不算困難,兩邊的學習只要腳踏實地的走也都不算陌生。比較困難的部分是從理論到實務並非無縫接軌,這時必然要花費心思與時間,奠基在理論的基礎上,築起接軌實務的橋樑。儘管不同產業的入門門檻不同,但學姊鼓勵同學只要願意開口詢問,相信一定可以找到願意回答的人並找到想要的答案。

「如果想對法律有更多了解該怎麼做呢?」

1. 如果只是想要略懂法律或對法律有興趣……

可以先在網路上找評價高的老師的課,內容較容易吸收,先從基礎的民法總則、憲法與刑法總則入門判斷自己喜不喜歡法律,再進一步延伸到進階課程。就算沒有要以法律為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發展的領域選修相應的法律,例如:想往商業發展的可以修商事法、證券業可以修證卷交易法,如此一來,能夠從更多元的角度了解想要從事的產業。

2. 如果想成為專業的法律人……

除了修課之外,考證照是成為專業法律人的必備條件!以處理法律案件而言,先進入司法機關的好處是可廣泛接觸不同案件,累積大量經驗後,如果想要擔任訴訟律師應該更加游刃有餘,至於非訟律師又是不同的領域了。

「工管系所學對跨界法律後有什麼幫助嗎?」

1. Excel:儘管excel的一些計算公式和製圖可能只是小細節,但許多時候正是透過這些小細節的累積成為處理書面資料時的助力。

2.財務及會計:學姊在大學部和研究所所修習財務相關課程和中等會計,遇到涉及金融、帳務相關訴訟的時候就可以更快速地了解狀況,處理需要計算數字的問題也比較容易上手。學姊也笑道:「畢竟法律和會計都是人設計出來刁難自己的制度。」

「檢察官、律師、法官、法律顧問有什麼不同之處?」

雖然檢察官、律師、法官、法律顧問都是法律從業人,但工作性質還是有些微的差異。檢察官:需要主動提出舉證,指揮警察進行調查,甚至外出相驗等等,適合主動積極的人。法官:兼聽兩造意見,指揮訴訟程序,需要更全面的思考,並將意見轉化成判決書,屬於靜態較封閉的工作環境,鮮少遇到同事以外的社交。因為是責任制,所以工作安排也很彈性。因為擔任法官累積的大量案件經驗、對法律程序的熟悉度,有些法官退休後會轉換跑道擔任律師繼續從事法律工作。此外,法官會依據資格限制與年資限制,選填各法院與民事、刑事、少年、家事、行政等領域。

律師:和當事人會有較多互動,除了法律專業能力,也需要相當的業務能力與社交能力。

公司法務:通常需要有律師執照,從事法務法遵工作。

因為所學性質和個人特質,所以李美燕學姊選擇擔任法官。

「從減法開始!」

就算還不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也不必著急,學姊建議未有明確目標的同學們可以放寬眼界,並非前人鋪好的道路才是道路,沃野平疇、高山流水,都能成為我們選擇的道路。也許無法像做填空題一下填出答案,但是可以用是非題或選擇題的方式,利用刪去法排除自己不喜歡的項目。畢竟,職涯是一段很長遠無限延伸的道路,多多嘗試,慢慢尋找,也許能在千篇一律的風景中,發掘屬於自己的獨特美景。

「不管做什麼都合宜」

大學是容許不斷犯錯,不斷修正的成長之地。而且工管系的課程設計相對彈性,課程種類也很多元,學姊鼓勵同學不要限縮自己的視野,可以選修不同學院的課程增加閱讀世界的廣度與深度,並以工管系所學作為養分,如大樹盡情朝不同方向舒展枝條。就算剛出社會,發現工作內容與自己的興趣不相符,重新嘗試、再出發的轉換成本跟包袱都還很低,透過轉換領域的比較,雖然過程中一定會有辛苦的時刻,但一定可以一步步篩選出與自己期望越來越接近的產業與領域。儘管每天都必須面對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衝突與紛爭,從學習到工作,沒有人能完全的順遂,但在李美燕學姊身上卻看不見一絲負面情緒。歷經塵世紛紛擾擾的洗禮,也許學習從容優雅也能成為一種選擇。

執筆人:詹舒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