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BA教授 Ep.9】楊立偉教授專訪

「成功不一定重要,重點是留下屬於自己的記錄。」

前言

本學年第一篇教授訪談,我們邀請到幽默、專業又親和力十足的「資料庫管理」教授 — 楊立偉教授!

在與立偉教授聊天的過程中,我們聽到了傳奇般的斜槓創業故事,對於想創業的同學們,老師也提出了具體而實用的建議。工管系的同學們,千萬別錯過此篇專訪!

教授簡介

楊立偉教授自台大資管所博班畢業,目前是工管系大二必修「資料庫管理」的開課教師。楊教授自國高中開始接觸程式,並在博班期間創立「意藍資訊」,是全台最早的輿情監測公司 — 。

教授在業界獲獎無數,曾獲選百大最有價值經理人;然而,在訪談中的立偉教授,是位不擺架子、與學生們輕鬆對談的親切老師。在訪談後,我們還在附近的小餐廳遇到老師,與我們揮手打招呼呢!

立偉教授的創業故事

創業起點:全台落點預測的第一人

一間公司的創立,自然是由各種小成就與機運堆積、演進,而非一蹴可幾。

「我原本想說做件酷酷的事就結束了,沒想到後來創投就找上我。」

教授在大二時,替當時打工的補習班建立了落點分析系統。「那時候台灣完全沒有落點預測的服務,(他們問我)我就說我會做啊!但其實我根本不會XD」後來,教授透過問卷與大量的資料蒐集,成功打造了全台第一個落點分析系統,並且在考生、補習班與家長之間聲名大噪。

系統要順利運行、供大量用戶使用,人工紙本的方式根本行不通,雖然教授很驕傲地跟我們分享:「這是我第一次踏進北一女!(在考生拿成績單時附上落點預測)」但當時甚至沒有網路連線,需要連夜用印表機一台一台操作,後來教授便花了兩年做出網頁版系統。

有了網頁,教授便希望大力宣傳,於是發了新聞稿,寫著「臺灣大學提供免費落點預測!」。不久,只有四、五台電腦維持的系統被瞬間湧入的流量癱瘓,院辦更收到四面八方的家長、考生來電詢問,讓大家根本成了客服中心接線生。

講到這邊,立偉教授說他十分感謝當時的管院院長,院長讓院辦人員與設備皆提供協助,直到填志願結束,大約有十萬人使用了落點系統。爾後,看準熱潮商機的創投便找上立偉教授,自此踏上創業之途。

創業的三大要素:會付錢的客戶、打中痛點的產品、具備開創性的團隊

「創業最需要的就是客戶,沒有客戶就沒有創業。」

教授認為,即使有人力、有錢,沒有市場也只是把錢燒光而已。無論公司規模,確認市場需求、確保產品能讓客戶掏錢購買,永遠都是公司持續營運的兩項核心要素。

除此之外,團隊組成也是教授提到的第三個重點。於是我們好奇,教授會選擇怎樣的人才加入新創團隊呢?立偉教授說,除了專業技能,他認為一起創業的人還需要具備高度的開創性。「如果他面對非結構化、還很混亂的東西,能夠有方法把它梳理好,然後讓更多人來參與,我覺得這個能力是很有價值的,而且在創業中是非常必須的!」

給想創業同學的建議:「成功不一定重要,重點是留下屬於自己的紀錄!」

創業的例子中,失敗者其實多於成功。但教授帶著自信的氣場告訴我們,無論如何在大學後半段,一定要挑一件自己覺得有價值的事情去做。

「做一件你將來講起來還會覺得,某種程度還滿光榮的一件事情!」

未來不一定會持續做同一件事,但重點是留下屬於自己的Track Record。

同時,教授也建議了兩個累積經驗的的管道。

第一個是「實習」,可以盡量找大型公司,除了留下紀錄,更要把握機會看看業界是怎麼做事的。第二個則呼應前段所述,從事和興趣相關的事情,無論是表演、社團、服務性質等,都是很好的創業練習。

立偉老師的教學現場觀察

源自於學生的教學動力

立偉教授在台大教書超過15年,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老師總能充滿能量地教學,讓一屆屆工管系學生學到職涯受用的資料庫知識呢?

教授不假思索地說道:

(教學動力)「還是來自於學生」

在教學生涯中最令老師開心的,便是自己開的課程,對學生帶來長久深刻的正面影響。曾有學生告訴教授,自己因為修了他的課,而決定朝Computer Science的職涯方向發展;更有不少工管系學生在進入業界後,覺得在大學時期中,「SQL真的是最好用的工具,每天上班都會用到」。

資深教授的經驗,也許會隨著時間過去,而漸漸變得不太適用,但立偉教授認為,只要自己還能夠激勵學生們,便達成了教學最大的目的

也是因為這樣的信念,讓教授相當重視與學生的親近。教授笑笑地向我們解釋,自己是做數據分析,因此對流行用語、社群潮流也比較能及時掌握,如此一來,和學生就有了共同的語言,拉近距離後,無論在專業技術或價值觀的傳遞,學生都更容易了解與接受。

給工管系學生的話

訪談結束前,立偉教授鼓勵工管系的學生們,在面對迷茫時不要慌張,而是將眼光放長遠,把學職涯想成一場長跑,帶著樂在其中而非比賽的心情,享受這趟旅途

「同儕能提供彼此激勵、競爭的感覺」

立偉教授建議大家多向身邊的同學們觀察、學習,積極與志同道合的人切磋討論,也能探索自己是否合適於各項領域的發展。

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厲害的地方」,教授一再強調相互激發潛能、不要自我設限的重要性,無論在學業或職涯上,都應該多嘗試不同機會,讓自身的可塑性發揮最大的效益,「10年、20年後,企業、外商的中高階主管一定都是各位的!」

採訪撰文:龔玟心、石品儀、呂紹綸、黃鈺珊

--

--